100%

  卷十一 日用部

  宮室

  房屋 

  有巢氏始構木為巢。古皇氏始編槿為廬。黃帝始備宮室。黃帝制庭、制樓、制閣、制觀。神農制堂。燧人氏制台。黃帝制榭。堯制亭。漢宣帝制軒。唐虞制宅。周制房、制第。漢制邸。六朝後始加聽事為廳。秦孝公始制殿,乃有陛。蕭何治未央宮,立東闕、北闕,始沿名闕。梁朱溫按河圖制五鳳樓。魏始制城門樓,名麗譙。張說制京城鼓樓。鯀作城郭。禹作宮室。

  寺廟

  左徹制祠廟,漢宣帝制齋室。周穆王召尹軌、杜仲居終南尹真人草樓,始名道居為觀。漢明帝時,摩騰、竺法蘭自西域止鴻臚寺,始名僧居為寺。隋煬帝制道場,改觀為玄壇,五代宋改制宮。孫權始為佛塔。東晉何充捨宅始為尼寺。

  書院

  唐玄宗制書院。後漢劉淑制精舍。殷仲堪制讀書齋。歐陽修燕居,始為戶室相通,名畫舫齋。

  門戶 

  黃帝制門戶,文王制璧門,周公制戟門、轅門(車相向以表門)、人門(立長大人之以表門)。秦始皇制走馬廊,制千步廊。黃帝制階、制梯。堯制牆。伊尹制亮槅。神農制窖。伏羲制廚。黃帝制灶、制蠶室。周制暴室。黃帝制囿。堯制池。秦始皇制湯池。

  公署 

  漢制開府,制九卿治事之寺。北齊始以官名寺。隋制監。唐制院、制省、制局。漢制南宮。唐制東台。玄宗制黃門省。周制館。漢制藁街(即今四夷館,漢武帝制)。宋置馬鋪,制遞站。夏制府藏文書財貨。湯武制庫藏。

  平泉莊 

  李贊皇平泉莊周回十里,建堂榭百餘所,天下奇花、異卉、怪石、古松,靡不畢致。自作記云:“鬻平泉者,非吾子孫也!以一石一樹與人者,非佳子弟也!吾百年後,為權勢所奪,則以先人所命泣而告之。”

  午橋莊 

  張齊賢以司空致仕歸洛,得裴晉公午橋莊,鑿渠通流,栽花植竹,日與故舊乘小車攜觴遊釣。

  輞川別業 

  在藍田,宋之問所建,後為王維所得。輞川通流竹洲花塢,日與裴秀才迪浮舟賦詩,齋中惟茶鐺、酒臼、經案、竹床而已。

  高陽池  kwanado整理

  漢侍中習鬱於峴山南,依範蠡養魚法作魚池,池邊有高堤,種竹及長楸,芙蓉緣岸,菱芡覆水,是游燕名處。山簡每臨此池,未嘗不大醉而返,曰:“此是我高陽池也。”

  迷樓 

  隋煬帝無日不治宮室,浙人項陛進新宮圖,大悅,即日召有司庀材鳩工,經歲而就,帑藏為之一空。帝幸之,大喜曰:“使真仙遊其中,亦當自迷也。”因署之曰“迷樓”。

  西苑 

  隋煬帝築西苑,週三百里,其內為海,周十餘里,為方丈、瀛洲、蓬萊諸山島,高出水百餘丈,有龍鱗築縈回海內,緣築十六院門皆臨渠,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。殿堂樓觀,窮極華麗,秋冬凋落,則剪綵為花,綴於枝幹,色渝則易以新者,常如陽春。上好以月夜從宮女數千騎遊西苑,作《清夜遊曲》,於馬上奏之。

  阿房宮 

  東西五百步,南北五十丈,上可以坐萬人,下可以建五丈旗。周馳為閣道,自殿下直抵南山。表山顛以為闕。復道,渡渭,屬之咸陽。役隱宮徒刑者七千餘人。盧生說帝為微行所居,毋令人知,然後不死之藥可得。乃令咸陽宮三百里內宮觀復道相連,帷帳鍾鼓美人不夠而具,所行幸,有言其處者死。

  駕霄亭 

  張功甫為張循王諸孫,園池聲伎服玩甲天下,常於南湖園作駕霄亭,於四古松間,以巨鐵絙之半空,當風月清夜,與客梯登之,飄遙雲表。

  水齋 

  羊侃性豪侈。初赴衡州,於兩艖(舟符)起三間水齋,飾以珠玉,加以錦繢,盛設圍屏,陳列女樂。乘潮解纜,臨波置酒,緣塘倚水,觀者填塞。

  清秘閣 

  倪雲林所居,有清秘閣、雲林堂。其清秘閣尤勝,前植碧梧,四周列以奇石,蓄古法書名畫其中,客非佳流不得入。嘗有夷人入貢,道經無錫,聞雲林名,欲見之,以沉香百斤為贄,雲林令人紿云:“適往惠山飲泉。”翌日再至,又辭以出探梅花。夷人不得一見,徘徊其家。倪密令開雲林堂使登焉,東設古玉器,西設古鼎彝尊罍,夷人方驚顧,問其家人曰:“聞有清秘閣,可一觀否?”家人曰:“此閣非人所易入,且吾主已出,不可得也。”夷人望閣再拜而去。

  泖湖  kwanado整理

  楊鐵崖晚居泖,嘗曰:“吾未七十,休官在九峰三泖間,殆且二十年,優遊光景過於樂天。有李五峰、張句曲、周易癡、錢思復為唱和友,桃葉、柳枝、瓊花、翠羽為歌歈伎。風日好時,駕春水宅(先生舟名)赴吳越間,好事者招致,效昔人水仙舫故事,蕩漾湖光鳥翠,望之呼鐵龍仙伯,顧未知香山老人有此無也。”客有小海生賀公為“江山風月神仙福人”,且貌公老像,以八字字之,又賦詩其上曰:“二十四考中書令,二百八字太師銜,不如八字神仙福,風月湖山一擔擔。”

  咸陽北阪 

  秦始皇滅六國,寫其宮室,作之咸陽北阪上,自雍門以東至涇、渭交處,殿屋覆道,周圍相屬,然各自為區。雖一瓦一甓之造,亦如其式。各書國號,不相雷同,皆布其所得諸侯美人居之。

  花萼樓 

  唐玄宗友愛至厚,設五王幄,與諸王同處。後於宮中造樓,題曰:“花萼相輝之樓”。

  黃鶴樓 

  晉時有酒保姓辛,賣酒江夏,有道士就飲,辛不索錢,如此三年。一日,道士飲畢,以橘皮畫一鶴於壁,以箸招之即下舞,嗣是貴客皆就飲,辛遂致富,乃建黃鶴樓。後道士騎鶴而去。

  滕王閣 

  滕王,唐高帝之子,武德中出為洪州刺史,喜山水,酷愛蝴蝶,尤工書,妙音律。暇日泛青雀舸,就芳渚建閣登臨,仍以王名閣焉。

  輪奐 

  晉獻文子成室,晉大夫賀焉。張老曰:“美哉輪焉,美哉奐焉!歌於斯,哭於斯,聚國族於斯。”是全首領以從先大夫於九京也。君子謂其善頌善禱。

  爽塏 

  齊景公欲更晏子之宅,謂晏子曰:“子之宅近市,不可以居,請更諸爽塏(地名)。”晏子如晉,公更宅焉。反,則成矣。既拜,乃復舊宅。

  綠野堂 

  唐裴度以東都留守加中書令,不復有經世之意,乃治第東都集賢里,名綠野堂,竹木清淺,野服蕭散。

  銅雀台 

  在彰德縣,曹操所築。上有樓,鑄大銅雀,高一丈五尺,置之樓顛。臨終遺命,施繐帳於上,使宮人歌吹帳中,望吾西陵。西陵,操葬處也。

  華林園 

  梁簡文帝入華林園,顧謂左右曰:“會心處政不在遠,翳然林木,便自有濠濮間想,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。”

  金穀園 

  石崇為荊州刺史時,劫遠使商客,致富不貲。有別館,在河陽之金穀,一名梓澤園,中有清泉茂林,竹柏藥草之屬,莫不畢備。嘗與眾客遊宴,屢遷其處,或登高臨下,或列坐水濱,琴瑟笙築合載車中,道路並作,令與鼓吹遞奏,晝夜不倦。後房數百,俱極佳麗之選,以殽羞精麗相高,求市恩寵。

kwanado整理

  衣冠

  冠 

  辰氏始教民綣髮閐首。堯始制冠禮。黃帝始制冠冕。女媧氏始制簪導。堯始制纓。伏羲始制弁,用皮韋。魯昭公始易絹素。周公始制幅巾。漢末始尚幅巾,制角巾。晉制接(上罒下离)諸巾及葛巾,始以巾為禮。秦始皇加武將袶袙,以別貴賤,始為幘。漢元帝額有壯髮,始服幘。王莽禿,加屋幘上,始為頭巾。古元巾,止用羃尊罍。

  帽 

  荀始制帽,舜制帽冠。漢成帝始制貴臣烏紗帽,後魏迄隋因之。唐太宗始制紗帽,為視事見賓,上下通用。秦漢始效羌人制為氈帽。晉始以席為骨而挽之,制席帽。隋始制帷帽障塵,為遠行,用皂紗連幅綴油帽及氈笠前。唐制大帽,後魏孝文始賜百官。魏文帝始賜百官立冬暖帽。今賜百官暖耳,本此。

  幞頭 

  北朝周武帝裁布始制幞頭。一云六國時趙魏用全幅向後幞髮,通謂頭巾,俗呼幞頭。

魏武制幍,始燕居著幍(同裁縑布為之,以色別貴)。荀文若始制幍有岐,因觸樹枝成岐,後效之。

  縱 

  周公制縱,以韜髮。宋太祖制網巾,明太祖頒行天下。

  古冠名 

  堯黃收、牟追;湯哻;武王委貌;秦始皇遠游冠;漢高祖通天冠、高山冠、鵲尾冠、長冠、竹皮冠;唐太宗翼善冠、交天冠;宋平天冠,並入君冠。殷章甫冠;漢梁冠(以梁數分別),後漢進賢冠;唐太宗進德冠;楚王獬豸冠;漢卻非冠;趙武靈王惠文冠,飾金璫豹尾。漢武弁效惠文加蟬、鵔鸃冠、繁冠、鶡冠。秦孝公武幘,漢文帝介幘。西漢翠帽,唐穀帽,李晟繡帽,沈慶之狐皮帽、汝陽王璡砑光帽,南漢平頂帽,後周獨孤帽、側帽,韓熙載輕紗帽,蕭載小博風帽。唐烏匼紗巾、夾羅巾,員頭、平頭、方頭巾,宋雲巾、歇鴟巾,漢文帝平巾,唐中宗踣養巾,昭宗珠巾,諸葛孔明綸巾,謝萬白綸巾,禰衡練巾,石季倫紫綸巾,桑維翰蟬翼紗巾。張孝秀穀皮巾,陶弘景鹿皮巾,王衍尖巾,顧況華陽巾,山簡白鷺巾,高九萬漁巾,程伊川闊幅巾,蘇子瞻加輔方巾,牛弘卜桐巾,王鄰菱角巾,羅隱減樣平方巾。

  履 

  黃帝臣於則始制履(單底),周公制舄(復底)、制屨(施帶)、制屧。伊尹制草屩,周文王始制麻履,秦始用絲,始皇始制靸金泥飛頭鞋,始名鞋。漢始以布上脫下加錦飾,東晉始以草木巧織成如澼芙蓉為履是也。

  靴  kwanado整理

  趙武靈王制靴,短靿。隋煬帝制皂靴,始長靿。馬周加氈及絛,始著入殿省敷奏。

三代冠制 

夏曰母追(音牟堆),周曰委貌。衡,維持冠者;紞,冠之垂者;弦纓,從下而上;綖,冠之上覆者,皆冠飾也。

  冕制 

  有虞氏曰皇,夏後氏曰收,商湯氏曰哻,周武王曰冕。袞冕,一品服鷩冕,二品服毳冕,三品服希冕,四品服玄冕,五品服平冕。郊廟武舞郎之服,爵弁六品以下、九品以上,從祀之服,武弁武官參殿廷,武舞郎、堂下鼓人鼓吹按工之服、弁服,文官九品公事之服。

  旒制 

  漢明帝采《周官禮記》,以定冕制,廣七寸、長一尺二寸,系白珠於其端,曰旒。天子十二旒,三公及諸侯九旒,卿七旒。

  冠制 

  太白冠,太古之白布冠也。通天冠,天子冠名。惠文冠,漢法冠也,禦史服之。葛巾,葛布冠也,居士野人所服。方山冠,樂人之冠也。鐵柱冠,即獬豸冠也,後以鐵為柱,取其執法如鐵也,故禦史服之。

  鵔鸃冠 

  漢惠帝時,郎中皆冠鵔鸃冠,傅脂粉。岸幘,起冠露額曰岸。

  雄雞冠 

  子路性鄙,好勇力,冠雄雞,佩豭豚,淩暴孔子,孔子設禮稍誘子路。子路後服,委贄因門人請為弟子。

  竹皮冠 

  漢高祖為亭長,以竹皮為冠。及貴,渾服之,所謂“劉氏冠”也。詔曰:爵非公乘以上,不得冠劉氏冠。公乘,第八爵也。

  弁髦 

  男子始冠則用弁髦,既冠則棄之,故凡物棄之不用,則曰弁髦。

  帽制 

  接(上罒下离),白帽也。常脫,氈帽也。褦襶,即今暑月所戴涼帽也,內以笠為之,外以青繒綴其簷而蔽日者也。

  進賢冠 

  今文臣所著紗帽,即古之進賢冠也。

  貂蟬冠 

  為侍中、中常侍所服之冠,黃金鐺附蟬為文,貂尾為飾,侍中插左,常侍插右。鶡

  鶡冠 

  楚人居於深山,以鶡為冠,著書十六篇,號《鶡冠子》。

  虎賁冠 

  虎卉插兩鶡尾,豎左右。鶡,鷙鳥中之勁果者,秦漢施之武人。

  黃冠 

  道士冠也。文文山願黃冠歸故鄉,以備顧問。

  椰子冠 

  蘇東坡有椰子冠,廣東所產,俗言茄瓢是也。

  束髮冠 

  古制也。三王畫像多著此冠,名曰束髮者,亦以僅能束一髻耳。

  折角巾 

  後漢郭林宗常行梁陳之間,遇雨,巾一角沾雨而折。三國名士著巾,莫不折其角,號“林宗巾”。其見儀則如此。

  折上巾 

  漢魏以前戴幅巾,晉、宋用冪(上罒下离),後周以三尺皂絹向後幞髮,名折上巾。

  方巾 

  元楊維禎被召入見,太祖問:“卿所冠何巾?”對曰:“四方平定巾。”太祖悅其名,召中書省,依此巾制頒天下盡冠之。

  網巾 

  明太祖一日微行至神樂觀,有道士結網巾,問結此何用,對曰:“網巾用以裹頭,則萬髮俱齊。”明日有旨命道官取網巾一十三頂,頒行天下,無貴賤,皆令裹之。

kwanado整理

  衣裳

  有巢氏始衣皮。軒轅妃嫘祖始興機杼,成布帛。堯始加絺苧木綿布毛罽。黃帝臣胡曹始作衣,伯余始作裳,始衣裳加垂以衣皮,短小也。舜制韍(冕服之韠,古字,從韋,今從絲),三代增畫文;漢明帝用赤皮;魏晉始易絡紗。黃帝始制袞,舜始備,周始詳。

  袍 

  傅說制袍,長至足。隋制大袍,宇文護始加襴。舜制深衣。馬周制襴衫。漢制方心曲領,唐制圓領。

  公服 

  唐太宗制朝參拜表朝服,公事謁見,公服始分別。北齊入中國,始胡服,窄袖。唐玄宗始公服,褒博大袍。

伏羲制裘(一云黃帝)。禹制披風(如背子制較長,而袖寬於衫)、制襦(短衣)。伊尹制裌襖。漢高祖制汗衫(小僅覆胸背,即古中單帝與楚戰汗透,因名)。唐高祖制半臂(隋文帝時半臂餘,即長袖也。高祖減為禿袖,如背心)。馬周制開骻(即今四骻衫)。周文王制褌,禹始制袴,周武王改為褶,以布;敬王以繒;漢章帝以綾,始加下緣。

晉董威制百結(碎雜繒為之)。宋太祖制截褶、制海青(俱仿南番作)。宇文涉制氈衫。

  防雨服 

  陳成子制雨衣、雨帽。宇文涉制雨籠。於則制角襪(前後兩只相承,中心系帶)。魏文帝吳妃始裁縫如今樣。後魏始賜僧尼偏衫。

  天子服 

  黃帝始定人君服,色隨王運。周公始制天子服,四時各以其色。隋文帝始專尚黃。唐玄宗時,韋韜請天子服禦皆用黃,設禁。

  隋別服色 

  煬帝詔牛弘等始別服色,三、四品紫,五味朱,六品以下綠,胥吏青,庶人白,商皂。本秦始皇以紫、緋、綠三等服為制。

  僧衣 

  後魏制僧衣,赤布,後周易黃,宇文周易褐色。北齊忌黑,以僧衣多黑,始行師忌僧。

  魚袋 

  即古魚符,刻魚,盛之以袋,而飾金銀玉。三代為等袋,用韋。唐高祖始制魚袋,飾金銀。武後改制龜,蓋為別;後復為魚,加用銅;宋仁宗加用玉。唐玄宗敕品卑者借緋及魚袋。

  笏  kwanado整理

  成湯始制笏,書教令以備忽忘。武王誅紂,太公解劍帶,笏始制為等。周制諸侯用象笏。晉、宋以來,惟八座用笏,餘執手板。周武帝始百官皆執笏朝參,以笏為禮。漢高祖制手板如笏,魏武帝制露板(奏事木簡)。

  帶綬 

  黃帝制衣帶(用革反插垂頭),秦二世名腰帶。唐高宗始制金、玉、犀、銀、鍮、鉐、銅、鐵等差。

  佩 

  堯始制佩,周制為等。七國去佩留繸,始以彩組連結子繸。轉相受為綬(古綬以貫佩)制,更秦名,本三代。漢高祖制為等加縹。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,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,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,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,士佩瓀玟而縕組綬,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。

  牙牌 

  宋太祖始制牙牌,給賜立功武臣懸帶,令朝參官皆用之。顓頊制絲縧。湯制隃囊,廁牖近身之小衫,即今之汗衫也。

  繡(上髟下屈)

  蓋以羽衣為半臂,如《漢書》所謂諸子繡(上髟下屈),其字不同,其義則一也。

襳褵

羽衣也。又曰氅衣。縕黂敝衣。襏襫,蓑衣,暆(音夷)(日俞),雨衣。

襜褕(音諂遙)

單衣也。武安侯田蚡坐襜褕入宮,不敬,國除。

  吉光裘 

  漢武帝時,西域獻吉光裘,裘色黃,蓋神馬之類,入水不濡,入火不燃。

  雉頭裘 

  大醫程據上雉頭裘,武帝詔據:此裘非常衣服,消費功用,其於殿前燒之。

  狐白裘 

  孟嘗君使人說昭王幸姬求解,姬曰:“願得狐白裘”。此裘孟嘗君已獻昭王,客有能為狗盜者,夜入秦宮藏中,取以獻姬,乃得釋。

  集翠裘 

  武后賜張昌宗集翠裘,後令狄仁傑與賭此裘。仁傑因指所衣紫拖袍,后曰:“不等。”傑曰:“此大臣朝見之服也。”昌宗累局連北,仁傑褫其裘,拜恩出,賜與輿前廝養。

  鷫鸘裘 

  司馬相如初與文君還成都,居貧愁憊,以所著鷫鸘裘,就市人楊昌貰酒,與文君撥悶。

  深衣  kwanado整理

  古者深衣,蓋有制度,短毋見膚,長毋被土。制有十二幅,以應十有二月;袂圓以應規;曲袷如矩以應方;負繩及踝以應直,下齊如權衡以應平。

  黑貂裘 

  蘇秦初說趙,趙相李兌遺以黑貂裘。及游說秦王,王不能用,黑貂之裘敝。

  通天犀帶 

  南唐嚴續相公歌姬、唐鎬給事通天犀帶,皆一代尤物,因出伎解帶呼盧。唐彩大勝,乃酌酒,命美人歌一曲而別,嚴悵然久之。

  月影犀帶 

  張九成有犀帶,文理縝密,中有一月影,過望則見,貴重在通天犀之上,蓋犀牛望月之久,故感其影於角也。

  黃琅帶 

  唐太宗賜房玄齡黃琅帶,云服此帶,鬼神畏之。

  百花帶 

  宗測春遊山谷,見奇花異卉,則系於帶上,歸而圖其形狀,名“百花帶”,人多效之。

  笏囊 

  唐故事,公卿皆搢笏於帶,而後乘馬。張九齡體弱,使人持之,因設笏囊。笏囊自此始。

  只遜 

  殿上直校鵝帽錦衣,總曰“只遜”。曾見有旨下工部,造只遜八百副。

  身衣弋綈 

  張安世尊為公侯,而身衣弋綈,夫人自績。

  衣不重帛 

  晉國苦奢,文公以儉矯之,乃衣不重帛,食不嫌肉。未幾時,國人皆大布之衣,脫粟之飯。

  韎韋跗注

  韎,赤也。跗注,戎服,若袴而屬於跗,與袴連,言軍中君子之飾也。

  飛雲履 

  白樂天燒丹於廬山草堂,制飛雲履,立雲為直,四面以素絹作雲梁,染以諸香,振履,則如煙霧。常著示道友云,吾足下生雲,計不久上升矣。

  襴衫 

  明朝高皇后見秀才服飾與胥吏同,乃更制儒巾襴衫,令太祖著之。太祖曰:“此真儒者服也。”遂頒天下。

  毳衣 

  《詩經》:“毳衣如菼。”天子、大夫之服。紈袴,貴家子弟之服。逢腋,肘腋寬大之衣,為庶人之服。

  初服 

  初,始也,謂未仕時清潔之服,故致仕歸,曰得遂初衣。

  輕裘緩帶 

  羊祜在軍中嘗服之。偏裻,戎衣名;腸夷,甲名;皆從軍所服之飾。

  赤芾 

  芾,冕之飾也。大夫以上,赤韠乘軒。

kwanado整理

  飲食

  有巢氏始教民食果。燧人氏始修火食,作醴酪(蒸釀之使熟)。神農始教民食谷,加於燒石之上而食。黃帝始具五穀種(地神所獻)。烈山氏子柱始作稼,始教民食蔬果。燧人氏作脯、作胾。黃帝作炙。成湯作醢。禹作鯗,吳壽夢作鮓。神農諸侯夙沙氏煮鹽,嫘姐作醷,神農作油,殷果作醯,周公作醬,公劉作餳。(後漢謂飴餳即《楚辭》也。方言:江東為糖作蜜)。唐太宗煎蔗作沙糖。黃帝作羹、作葅。少昊作齏。神農作炒米。黃帝作蒸飯、作粥。公劉作餈、作麻團、作糕。周公作湯團。汝頺作粽。諸葛亮作饅頭、作(飠夾)餤。石崇作餛飩。秦昭王作蒸餅。漢高祖作漢餅。金日磾作胡餅。魏作湯餅。晉作不托(即面。簡於湯餅)。

  酒 

  始自空桑委余飯鬱積生味。黃帝始作醴(一宿),夷狄作酒醪,杜康作秫酒。周公作酎,三重酒。漢作宗廟九醞酒(五月造,八月成)。魏文侯始為觴。齊桓公作酒令。汝陽王璡著《酒法》。唐人始以酒名春。劉表始以酒器稱雅。(有伯仲季雅稱。雅集本此。)晉隱士張元作酒簾。南齊始以樗蒲頭戰酒。宋(武去上一劃)帝延蕭介賦詩置酒,始稱即席。

  名酒  kwanado整理

  齊人田無已(一云狄希)中山酒,漢武帝蘭生酒(采百味即百末旨酒),曹操縹醪,劉白墮桑落酒(成桑落時)、千里酒(六月曝日不動),唐玄宗三辰酒,虢國夫人天聖酒(用鹿肉),裴度魚兒酒(凝龍腦刻魚投之),魏徵翠濤,孫思邈屠蘇(元日入藥),隋煬帝玉薤(仿胡法),陳後主紅粱新醞,魏賈鏘昆侖觴(絳色以瓢接河源水釀之),房壽碧芳酒,羊雅舒抱甕醪(冬月令人抱而釀之),向恭伯薌林、秋露,殷子新黃嬌,易毅夫甕中雲,胡長文銀光,宋安定郡王洞庭春(以柑釀),蘇軾羅浮春、真一酒,陸放翁玉清堂,賈似道長春法酒,歐陽修冰堂春。

  茶 

  成湯作茶,黃帝食百草,得茶解毒。晉王蒙、齊王肅始習茗飲(三代以下炙茗菜或煮羹)。錢超、趙莒為茶會。唐陸羽始著《茶經》,創茶具,茶始盛行。唐常袞,德宗時人,刺建州,始茶蒸焙研膏。宋鄭可聞剔銀絲為水牙,始去龍腦香。唐茶品,陽羨為上,唐末北苑始出。南唐始率縣民採茶,北苑造膏茶臘面,又京鋌最佳。宋太宗始制龍鳳模,即北苑時造團茶,以別庶飲,用茶碾,今炒制用茶芽廢團。王涯始獻茶,因命涯榷茶。唐回紇始入朝市茶。宋太祖始禁私茶,太宗始官場貼射,徐改行交引。宋始稱絕品茶曰鬥,次亞鬥。始制貢茶,列粗細綱。

  蒙山茶 

  蜀蒙山頂上茶多不能數,片極重,於唐以為仙品。今之蒙茶,乃青州蒙陰山石上地衣,味苦而性寒,亦不易得。

  密雲龍 

  東坡有密雲龍茶,極為甘馨。時黃、秦、晁、張號“蘇門四學士”,子瞻待之厚,每來,必令侍妾朝雲取密雲龍飲之。

  天柱峰茶 

  李德裕有親知授舒州牧,李曰:“到郡日,天柱峰可惠三四角。”其人輒獻數斤,李卻之。明年罷郡,用意精求,獲數角,投之贊皇,閱而受之,曰:“此茶可消酒肉毒。”乃命烹一甌沃於肉,以銀盒閉之,詰旦開視,其肉已化為水矣,眾服其廣識。

  驚雷莢 

  覺林院僧志崇收茶三等,待客以驚雷莢,自奉以萱草帶,供佛以紫茸。香客赴茶者,皆以油囊盛餘瀝以歸。

  石巖白 

  蔡襄善別茶。建安能仁寺有茶生石縫間,名石巖白,寺僧遣人遺內翰王禹玉。襄至京訪禹玉,烹茶飲之,襄捧甌未嘗,輒曰:“此極似能仁寺石巖白,何以得之?”禹玉歎服。

  仙人掌  kwanado整理

  荊州玉泉寺,近清溪諸山,山洞往往有乳窟,窟中多玉泉交流,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生,枝葉如碧玉,拳然重疊,其狀如手,號仙人掌,蓋曠古未睹也。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飲之,年八十餘,顏色如桃色。此茗清香酷烈,異於他產,所以能還童振枯,扶人壽也。

  水厄 

  晉司徒長史王蒙好飲茶,客至輒命飲,士夫皆患之,每欲往候,必曰:“今日有水厄。”

  湯社 

  和凝在朝,率同列遞日以茶相飲,味劣者有罰,號為湯社。

  茗戰 

  建人以鬥茶為茗戰。

  盧仝七碗 

  盧仝歌:一碗喉吻潤,二碗破孤悶;三碗搜枯腸,惟有文字五千卷;四碗發輕汗,平生不平事,盡向毛孔散;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靈;七碗吃不得也,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。

  九難 

  《茶經》言茶有九難;陰采夜焙,非造也;嚼味嗅香,非別也;膻鼎腥甌,非器也;膏薪庖炭,非火也;飛湍壅潦,非水也;外熟內生,非湯也;碧粉縹塵,非茶也;操艱攪遽,非煮也;夏興冬廢,非飲也。

  六物 

  《月令》;乃命大酋,秫稻必齊,曲櫱必時,湛熾必潔,水泉必香,陶器必良,火齊必得,兼用六物,大酋監之,無有差忒。

  昆侖觴  kwanado整理

  魏賈鏘有蒼頭善別水,常令乘小艇於黃河中流,以瓠匏接河源水,一日不過七、八升,經宿,色如絳,以釀酒,名昆侖觴。芳味世間所絕。

  白墮鶴觴 

  河東劉白墮善釀,六月以罌貯酒,暴於日中,經一旬,其酒不動,飲之者香美,醉而經月不醒。朝貴相饗,逾於千里。以其遠至,號曰鶴觴,如鶴之一飛千里也。

  椒花雨

  楊誠齋退居,名酒之和者曰金盤露,勁者曰椒花雨。

  魯酒 

  楚會諸侯,魯趙皆獻酒於楚王。主酒吏求酒於趙,趙不與,吏怒,乃以趙厚酒易魯薄酒獻之,楚王以趙酒薄,遂圍邯鄲。故曰:“魯酒薄而邯鄲圍。”

  釀王 

  汝陽王璡,自稱“釀王”。種放號“雲溪醉侯”。蔡邕飲至一石,常醉,在路上臥。人名曰“醉龍”。李白嗜酒,醉後文尤奇,號為“醉聖”。白樂天自稱“醉尹”,又稱“醉吟先生”。皮日休自稱“醉士”。王績稱“鬥酒學士”,又稱“五鬥先生”。山簡稱“高陽酒徒”。

  狂花病葉 

  飲流,謂睚眥者為狂花;謂目睡者為病葉。

  八珍 

  龍肝、鳳髓、豹胎、猩唇、鯉尾、鴞炙、熊掌、駝峰。

  內剛八珍 

  一淳熬,二淳母,三炮豚,四炮牂,五搗珍,六漬,七熬,八肝膋。蓋烹飪之八法,養老所用也。

  麟脯 

  王方平至蔡經家,與麻姑共設餚膳,擗麟脯而行酒。

  牛心炙 

  王右軍年十三,謁周顗,顗異之。時絕重牛心炙,座客未啖,顗先割以啖之,於是始知名。

  五侯鯖 

  王氏五侯,各署賓客,不相來往。婁護傳食五侯間,盡得其歡心,競致奇膳,護合以為鯖,世稱五侯鯖,為世間絕味。

  醒酒鯖 

  齊世祖幸芳林園,就侍中虞悰求扁米粣,虞獻粣及雜餚數十輿,大官鼎味不及也。上就虞求諸飲食方,虞秘不肯出,上醉後,體不快,悰乃獻醒酒鯖一方而已。

  甘露羹 

  李林甫婿鄭平為省郎,林甫見其鬚鬢斑白,以上所賜甘露羹與之食,一夕而鬚鬢如黳。

  玉糝羹 

  東坡云:“過子忽出新意,以山芋作玉糝羹,色香味皆奇絕。天上酥酡則不可知,人間決無此味也。”詩曰:“香似龍涎仍釀白,味如牛乳更全清。莫將南海金齏膾,輕比東坡王糝羹。”

  三升良醪鬥酒學士 

  唐王績,字無功,武德初,待詔門下省。故事官給酒日三升,或問:“待詔何樂耶?”答曰:“三升良醞可慰耳。”侍中陳叔達聞之,日給一鬥,號“鬥酒學士”。

  六和湯 

  醫家以酸養骨,以辛養節,以苦養心,以鹹養脈,以甘養肉,以滑養竅。

  段成式食品 

  有壽木花,玄木葉,夢澤芹,具區菁,楊樸姜,招搖桂,越略囷,長澤卯,三危露,昆侖茾、蒲葉菘、竹根粟、麻湖菱、綠施筍。

  傘子鹽 

  朐(月忍)縣鹽井,有鹽方寸中央隆起,如張傘,名曰“傘子鹽”。

  雞棲半露 

  晉符郎善識味。會稽王導子為設精饌。訖,問關中,味孰若於此。郎曰:“皆好,唯鹽少生。”即問宰夫,如其言。或殺雞以饗之,郎曰:“此雞棲恆半露。”問之,亦驗。

  崖蜜 

  一名石飴,味甘,潤五髒,益氣強志,療百病,服之不饑,即崖石間蜂蜜也。

  豆腐  kwanado整理

  為淮南王鴻烈所造,故孔廟祭器不用豆腐。

  五穀 

  稻,黍,稷,麥,菽。黍,小米。稷,高粱。菽,豆也。

  昆侖瓜 

  茄子一名落蘇,一名昆侖瓜。

  蓴 

  八月以前為綠蓴,冬至為赭蓴,秋時長丈許,凝脂甚清。張季鷹秋風所思,正為此也。

  食憲章 

  段文昌丞相精饌事。第中庖所榜曰“練珍堂”,在途號“行珍館”。文昌自編《食經》五十卷,時稱《郇平公食憲章》。

  郇公廚 

  韋陟襲封郇國公,性侈縱,尤窮治羞饌。廚中飲食,香味錯雜,入其中者,多飽飫而歸,時人語曰:“人欲不飯筋骨舒,夤緣須入郇公廚。”

  遺餅不受 

  王悅之少厲清節。為吏部郎時,鄰省有會同者遺以餅一甌,辭不受,曰:“所費誠復小,然少來不欲當人之意。”

  嗟來食 

  齊大饑。黔敖為食於路,以待饑者而食。有饑者蒙袂輯屨,貿貿而來。黔敖左奉食,右執飲,曰:“嗟!來食!”饑者揚其目而視之,曰:“予唯不食嗟來之食,以至於斯也。”從而謝焉;終不食而死。

  饅頭 

  諸葛武侯南征孟獲,瀘水洶湧,不得渡。有云須殺人以頭祭之,武侯曰:“吾仁義之師,奚忍殺人以代犧牲?”於是用面為皮,裹豬羊肉於內,象人頭而祭之。後之有饅頭,始此。

  五美菜 

  諸葛武侯出軍,凡所止之處,必種蔓菁,即蘿蔔菜,蜀人呼為諸葛菜。其菜有五美:可以生食,一美;可菹,二美;根可充饑,三美;生食消痰止渴,四美;煮食之補人,五美。故又名五美菜。

  酪奴 

  鼓城王勰謂王肅曰:“君棄齊魯大邦,而受邾莒小國,明日請為設邾莒之飧,亦有酪奴。”故號茗曰酪奴。

  龍鳳團 

  古人以茶為團餅,上印龍鳳文,供禦者以金妝龍鳳,凡八餅重一斤。慶歷間,蔡君謨始造小片,凡二十片重一斤。天子每南郊致祭,中書、樞密院各賜一餅,宮人鏤金其上。

  茶異名  kwanado整理

  《國史》:劍南有蒙頂石花,湖州有藿山嫩筍,峽州有碧澗明月。

  露芽 

  陶弘景《雜錄》:蜀雅州蒙山上頂有露芽,火前者最佳,火後者次之。火,謂禁火,寒食節也。

  雪芽 

  越郡茶有龍山、瑞草、日鑄、雪芽。歐陽永叔云,兩浙之茶,以日鑄為第一。

  反復沒飲 

  鄭泉嘗曰:“原得美酒滿五百斛船,以四時肥甘置兩頭,反復沒飲之,不亦快乎!”

  上樽 

  《平當傳》:稻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上樽,稷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中樽,粟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下樽。

  梨花春 

  杭州釀酒,趁梨花開時熟,號梨花春。

  碧筒勸 

  荷葉盛酒,以簪刺柄與葉通,屈莖輪囷如象鼻,持吸之,名碧筒勸。

  蕉葉飲 

  東坡嘗謂人曰:“吾兄子明飲酒不過三蕉葉。吾少時望見酒杯而醉,今亦能蕉葉飲矣。”

  中山千日酒 

  劉玄石於中山沽酒,酒家與千日酒飲之,大醉,其家以為死。葬之。後酒家計其日,往視之,令啟棺,玄石醉始醒。

  青州從事 

  《世說》:桓溫主簿善別酒,好者謂青州從事,蓋青州有齊郡,言飲好酒直至腹臍也。晉者謂平原督郵。蓋平原有鬲縣,言惡酒飲至膈上住也。

  防風粥 

  白居易在翰林,賜防風粥一甌,食之,口香七日。

  胡麻飯 

  晉劉晨、阮肇入天臺山采藥,迷路,流水中得一杯胡麻飯屑,二人相謂曰:“此去人家不遠。”因窮源而進,見二女,曰:“郎君來何暮也!”邀至家,待以胡麻飯、山龍脯,結為夫婦。逾月,二人辭歸,訪於家,子孫已七世矣。

  青精飯  kwanado整理

  道士鄧伯元受青精石,為飯食之,延年益壽。

  蓴羹 

  昔陸機詣王濟,濟指羊酪謂機曰:“吳下何以敵此?”機曰:“千里蓴羹,未下鹽豉。”

  錦帶羹 

  荊湘間有草花,紅白如錦帶,苗嫩脆,可作羹。杜詩:“滑憶雕胡飯(即胡麻飯),香聞錦帶羹。”

  安期棗 

  安期生琅琊人,賣藥海上,自言壽已千歲,所食棗其大如瓜。 

  韭萍齏 

  石崇遇客,每冬作韭萍豆粥,咄嗟而辦。王愷密問其帳下,雲豆最難熟,預炊熟,客來,但作白粥,投之韭萍齏,是時以其根雜麥苗耳。

  金齏玉膾 

  南人作魚膾以細縷,金橙拌之,號為金齏玉膾。隋時吳郡獻松江鱠,煬帝曰:“所謂金齏玉鱠,東南佳味也。”

  玉版 

  蘇東坡邀劉器之參玉版禪師。至寺,燒筍,覺味勝,坡曰:“名玉版也。”作偈云:“不怕石頭路,來參玉版師。卿憑錦珠子,與問籜龍兒。”

  碧海菜 

  《漢武內傳》:王母曰:“仙之上藥,有碧海之琅菜。”

  肉山酒海 

  魏曹子建與季重書曰:“願舉泰山以為肉,傾北海以為酒。”又古紂王以肉為林,以酒為池。

  石髓 

  嵇康遇王烈,共入山,見石裂,得髓食之,因攜少許與康,已成青石,扣之琤琤。再往視之,斷山復合矣。

  松肪 

  東坡詩:“為深松肪寄一車。”又松花為松黃,服之輕身。

  杯中物 

  晉吳術好飲酒,因醉詬權貴,遂戒飲。阮宣以拳毆其背,曰:“看看老逼癡漢,忍斷杯中物耶?”樂飲如初。

  懲羹吹齏  kwanado整理

  唐傅奕言:“唐承世當有變更,懲沸羹者吹冷齏,傷弓之鳥驚曲木。”陸贄奏議:昔人有因噎而廢食,懼溺而自沉者。

  酒肉地獄 

  東坡倅杭,不勝杯酌。奈部使者重公才望,朝夕聚首,疲於應接,乃目杭倅為酒肉地獄。後袁穀代倅,僚屬疏闊,袁語人曰:“聞此郡為酒肉地獄,奈我來,乃值獄空。”傳以為笑。

  齏賦 

  範文正公少時作《齏賦》,其警句云:“陶家甕內,醃成碧、綠、青、黃;措大口中,嚼出宮、商、角、徵。”蓋親處貧困,故深得齏之趣味云。

  絳雪嵰雪 

  《漢武傳》:仙家妙藥,有玄霜紺雪。又,西王母進賺山紅雪,亦名絳雪。又,雪糕一名甜雪。

  冰桃雪藕 

  周穆王方士集於春霄宮,王母乘飛輦而來,與王讌會,進萬歲冰桃、千年雪藕。

  玉食珍羞 

  《書經》:“惟辟玉食。”李詩:“金鼎羅珍羞。”

  竹葉珍珠 

  杜詩:“三杯竹葉春。”李詩:“小槽酒滴真珠紅。”

  鴨綠鵝黃 

  李詩:“遙看春水鴨頭綠,恰似葡萄初潑醅。”杜詩:“鵝兒黃似酒。”東坡詩:“小舟浮鴨綠,大勺瀉鵝黃。”

  白粲 

  長腰米曰白粲。東坡詩:“白粲連檣一萬艘。”江南有“長腰粳米、縮項鯿魚”之諺。

  釣詩掃愁 

  東坡呼酒為釣詩鉤,亦號掃愁帚。

  太羹玄酒 

  《禮記》:“太羹不和。”玄酒,明水也,可薦馨香。

  僧家詭名 

  《志林》:僧家謂酒為般若湯,魚為水梭花,雞為穿籬菜。人有為不義,而義之以美名者,與此何異。

  饕餮  kwanado整理

  《左傳》:縉雲氏有不才子,貪於飲食,不可盈厭,天下之人謂之饕餮。

  欲炙 

  《晉史》:顧榮與同僚飲,見行炙者有欲炙之色,榮徹己炙與之。後趙王倫篡位,榮在難,一人救之,獲免,即受炙之人也。

  半菽不飽 

  《史記》:漢文帝曰:“吾每飯,意未嘗不在巨鹿也。”

  白飯青芻 

  杜詩:“與奴白飯馬青芻。”

  炊金爨玉 

  駱賓王謂盛饌為炊金爨玉,言飲食之美,如金玉之貴重也。抹月批風 東坡詩:“貧家無可娛客,但知抹月披風。”

  敲冰煮茗 

  《六帖》:王休居太白山,每冬月取濮冰煮茗,待賓客。

  酒囊飯袋 

  《荊湖近事》:“馬氏奢僭,諸院王子,僕從烜赫;文武之道,未嘗留意。時謂之酒囊飯袋。”

kwanado整理